在昔日的孟良崮之战中,国民党非但痛失了张灵甫,其嫡系部队74军亦最终遭受了全军覆没的惨重结局。
此情此景,令蒋介石痛彻心扉。他所拥有之全部美式装备的精锐部队,竟至此灰飞烟灭,损失惨重。
然而,后来有人提出,实则孟良崮之役并非绝无转机,若当时能派遣王耀武,或许张灵甫便不至于丧命。
遗憾的是,历史不容假设,王耀武在大战爆发前已被远“流放”,根本无法参与到战争的决策之中。
当年,人们究竟为何认为王耀武有保住74军的能力?他后来的经历又是怎样的呢?
王耀武之强
1947年之际,74军作为蒋介石的亲信部队,全员配备了美式武器装备。这无疑是蒋介石麾下装备最为精良的部队,且经过美军教官的严格训练,形成了一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
即便总指挥一职,亦由蒋介石亲自选定张灵甫担任,其能力远胜众多国民党高级将领。
谁能料想,当粟裕指挥74军团取得辉煌战果之际,最感痛心的竟是驻守济南的国民党高级将领王耀武。
究竟能让这位与74军看似毫无瓜葛的将领痛心疾首,其背后原由在于,在74军被蒋介石视作嫡系部队之前,王耀武才是74军的真正奠基人。
自军校毕业之际,王耀武便以陆军上校的身份踏上了军旅之路。凭借其卓越的军中表现,他逐步攀升至51师师长之位。
随着淞沪会战的爆发,第51师与第58师合并,由此诞生了赫赫有名的74军。在那个危急关头,王耀武率领74军英勇奋战,誓将战斗进行到底,不惜牺牲生命,直至最后一刻。
王耀武率领部队发动突袭,成功击毙日军联防队长竹田及炮兵队长,此举引起了《申报》等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与竞相报道。
在那个日军肆虐的年代,王耀武的果断与坚定犹如一道闪电,迅速点燃了民众抗击侵略、保家卫国的激情。在长沙会战等众多战役中,他率领74军英勇奋战,赢得了赫赫战功。
当时,74军的勇猛无畏已为世人所共知,他们以顽强的斗志将日军打得落花流水。正因如此,74军以其严谨的纪律和良好的口碑,成为了国军中备受民众爱戴的部队之一。
探讨王耀武或许能够拯救74军与张灵甫的原因,关键在于他出奇制胜的战术运用,乃至敢于在战事即将爆发之际调整战略部署。
在这方面,张灵甫自感不敢妄为。毕竟,他的修为不及王耀武深厚,所学技艺亦未达到王耀武之精湛。
尤为关键的是,王耀武长期执掌74军,对这支部队自上而下的方方面面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他不仅是74军的初创指挥官,而且与当时驻防于孟良崮周边的多支军团保持着融洽的关系。
王耀武可谓得天时、地利、人和之利。倘若当时身处孟良崮之围的乃王耀武,邻近的李天霞等部下必然不遗余力,全力施以援手。
尽管国民党内部派系纷争不断,王耀武以其卓越的情商赢得了广泛的人脉,人缘极佳。加之,李天霞曾是他的部下,两人间的情谊尤为深厚。
当年,若74军仍旧掌握在王耀武手中,孟良崮战役的胜负或许尚难预料。然而,鉴于他治军严谨,蒋介石出于对这位手下能干的将领的忌惮,一纸调令便将王耀武“流放”至济南。
自身的军权遭受分化,74军亦落入蒋介石亲信张灵甫之手,此情此景令王耀武深感痛心。
74军无法挽救
姑且不论王耀武当时若仍身处74军,即便他不在其列,但只要临近战场,张灵甫恐怕亦难以命丧沙场。
原本两人便曾是上下级之谊。昔日,张灵甫因杀妻之罪身陷囹圄,正是王耀武惜才之心,为他多方奔走,力陈其才,方使得张灵甫得以获释,并得以被推荐至51师担任团长之职。
昔日,王耀武的行军作风颇为稳健,而张灵甫则偏爱速战速决,勇猛无畏。1938年,面对日军的猛烈进攻,他亲自率领突击队冲锋陷阵,即便身负重伤,亦咬紧牙关坚守阵地。
这种近乎拼命的战斗风格令王耀武由衷敬佩,因此,在他后来被派遣至济南驻军任职时,王耀武对张灵甫并无任何怨恨之情。
随着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愈发尖锐,渐至难以调和。他内心深处对内战的必要性产生了深刻的质疑,毕竟同属华夏子孙,又何必互相攻伐?这一认识让他萌生了退隐江湖的念头。
然而,蒋介石却诱使他前往济南,尽管他相信自己仍能指挥出一支勇猛之师,心中却始终难以割舍伴随他多年的74军。
在他即将离去之际,王耀武叮嘱张灵甫需保持谦逊,切勿固执己见。树敌过多,实则是在切断自己的退路。若张灵甫当时能听从那一句忠告,恐怕不至于在关键时刻孤立无援。
1947年春,战局已定。张灵甫孤军北进,不幸落入粟裕精心设下的圈套。孟良崮的山峰被炮火吞噬,张灵甫至此陷入绝望。
张灵甫命丧黄泉,昔日赫赫有名的74军全军覆没,曾经的精锐嫡系王牌从此销声匿迹。王耀武亦在济南战役的后续阶段被生擒,昔日的荣耀与威望尽付东流。
若王耀武参与,孟良崮之战的结局是否会截然不同?期待各位在评论区发表看法,共同探讨这一话题。
参考资料:
1. 中国侨网——《抗日英雄王耀武传》2. 中共中央官方网站——《从谭家桥之败至孟良崮胜利:战神王耀武的成长历程(第二部分)》3. 上观新闻——《揭开名将真相:褪去滤镜后的张灵甫,残忍与暴躁并存》4. 科技日报——《孟良崮战役:以少胜多,扭转战局的关键之战》
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