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济宁任城区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社区书院内乐声悠扬,“桥边丝语”葫芦丝课堂第3期火热开课。本期课程延续“分层教学”模式,上午提升班吸引10名有基础的学员精进技艺,下午初学班6名新手从零起步夯实根基,在清脆婉转的葫芦丝声中,社区居民共赴一场传统民乐的浸润之旅。
提升班:以曲代练,深化技巧
上午9点,提升班课堂已飘出《月光下的凤尾竹》的悠扬旋律。10名学员中,既有退休教师,也有中年上班族,均已掌握葫芦丝基础指法。“这次我们重点攻克‘吐音’和‘气息控制’,大家试试用腹式呼吸吹奏《婚誓》片段。”老师一边示范,一边逐人纠正姿势。
学员王阿姨手持葫芦丝,手指在音孔间灵活跳跃,一曲奏罢引来阵阵掌声。“前两期学了皮毛,这期跟着老师练复杂曲目,感觉手指更‘听话’了,气息也稳多了。”她笑着展示自己记满笔记的乐谱,纸张边缘已被反复翻阅磨出毛边。针对学员易错的滑音技巧,李老师特意录制慢动作视频,让大家课后对照练习。
展开剩余53%初学班:从零开始,筑牢根基
下午3点,初学班的6名学员正专注练习“低音5”的吹奏。“手指要按严音孔,别留缝隙,气息像闻花香一样慢慢送出来。”老师握着8岁学员小雨的手,手把手调整按孔姿势。课堂上,既有年过五旬的张姨,也有刚上小学的孩子,年龄跨度虽大,学习热情却同样高涨。
“一开始总把‘1’吹成‘5’,急得直跺脚。”学员刘女士说,在老师指导下,她用“贴胶布标记音孔”的方法辅助记忆,两天就掌握了基本音阶。为降低入门难度,老师统一调试了适合初学者的C调葫芦丝,并印发图文并茂的指法手册,让大家轻松跟上进度。
文化惠民:让民乐走进寻常生活
在大石桥社区的活动室里,葫芦丝的悠扬旋律常常萦绕耳畔。3期“桥边丝语”课堂上,从零基础的老人到对民乐好奇的孩童,50余名居民跟着老师逐音练习,指尖在葫芦丝上跃动,将《月光下的凤尾竹》等经典曲目演绎得别有韵味。
下一步,社区正筹备组建葫芦丝兴趣小组,计划通过常态化排练、节日展演等形式,让民族乐器走出课堂、融入生活。无论是文艺演出的即兴合奏,还是邻里间的技艺切磋,都将成为连接情感的新纽带,让传统文化在烟火气中焕发新活力。
夕阳西下,实践站的乐声渐渐平息,学员们却仍聚在社区书院交流心得。葫芦丝虽小,却吹出了社区生活的惬意与和谐,也让传统文化在街头巷尾焕发新的生机。
(供稿单位;:济宁市任城区古槐街道大石桥社区 车畅)
发布于:山东省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