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满贯那场球,陈熠跟孙颖莎打得那叫一个带劲!两边你一分我一分地咬着,看台上的人都快从椅子上蹦起来了,谁不盼着这种针尖对麦芒的较量啊?可万万没想到,最刺耳的不是球拍 "啪" 的一声脆响,是解说郭焱嘴里飘出来的六个字 ——"差不多得了,懂点事"。
就这一句话,直接在网上炸开了锅。微博评论区里,骂的、质问的、翻老底的,刷得那叫一个密密麻麻,划都划不完。有人说这是明着教运动员让球,有人说这是把藏着的规矩摆到了台面上。你说邪门不邪门?一场好比赛,愣是被一句 "懂事" 抢了所有风头。
郭焱可不是普通解说员啊。世界冠军、大学老师、百万粉丝的大 V,她的话能是随口瞎咧咧的?估摸着在她眼里,这 "懂事" 俩字,就是国乒里不用明说的规矩吧?可运动员凭啥要懂这种事?陈熠反手搏杀的时候,眼里的光多亮啊;她逆转日本选手之后,说 "拼尽每一分,无愧于心" 的时候,那股子劲儿多让人提气啊!
难道这些还不够吗?非要让她 "差不多得了"?凭什么啊?
网友气成那样,太正常了。你琢磨琢磨,一个运动员,从小练球,一天挥拍几千下,肩膀磨出厚茧子,膝盖积着积液,不就为了在赛场上赢吗?赢每一个球,赢每一场比赛,这才是他们该干的事啊。现在倒好,拼到节骨眼上,有人在旁边说 "该懂事了",这不是往人心里扎刀子吗?
新华社以前就说过,体育的本质是公平竞争。连小学生都知道,跑步不能抢跑,考试不能抄答案,怎么到了最高水平的赛场上,反倒要 "懂事" 了?这道理说不通啊。
说起让球,国乒的老故事可不少,随便拎一个出来都让人心里堵得慌。何智丽那时候,被队里逼着让球,她偏不,结果呢?被封杀,最后只能去日本打球。后来她代表日本赢了中国选手,多少人骂她,可谁又想过,她当初只是想自己打一场球而已啊。
还有焦志敏,多厉害的选手啊,正当年的时候,就因为不想让球,最后只能哭着退役。好运动生涯,就这么没了。这些事,真的只是她们自己的选择吗?还是说,那时候的 "集体荣誉",就非得踩着个人的梦想往前走?
有人说这是为了大局,为了集体。可集体荣誉是这么来的吗?靠让球让出来的金牌,挂在脖子上能踏实吗?观众记得的,永远是那个在场上真刀真枪赢了所有人的人,不是那个 "听话" 的人。你看奥运会颁奖的时候,升国旗奏国歌,那荣誉多神圣,可要是这荣誉里掺了水分,那国歌听着不也变味了?
现在的年轻运动员,好像越来越敢拼了。陈熠不是第一个,之前也有年轻选手,不管对手是谁,就是敢打敢搏。这才对嘛!体育精神不就是这样?不服输,不怕难,拼到底。难道非得学那些老规矩,该赢的时候不赢,才算 "懂事"?
郭焱说那话的时候,可能觉得自己是为了大局。可这大局,到底是谁的大局啊?是观众想看一场真比赛的大局,还是别的什么?现在体坛也沾了饭圈那套,谁名气大,谁粉丝多,好像就得让着?这哪有公平可言啊。
国家体育总局早就说过,不能唯金牌论。可 "集体荣誉" 这四个字,有时候就像块遮羞布,把好多不合理的事都盖起来了。说什么个人要为集体让步,可如果连在赛场上公平竞争的权利都没有,那这集体荣誉,还有什么意义?
你看国际乒联的规矩,明明白白写着禁止让球、打假球。这是全世界都认的理儿啊。怎么到了咱们这儿,就有那么多人觉得 "让球合理" 呢?难道咱们的体育精神,跟别人不一样?
陈熠那句 "无愧于心",比多少口号都有力量。运动员在场上,对得起自己的汗水,对得起胸前的国旗,不就够了吗?非要让他们揣着明白装糊涂,学那些弯弯绕绕,这不是毁人吗?
有人说,翻旧账没意思。可这些事不是旧账,是一直没解决的问题啊。何智丽的伤,焦志敏的泪,难道还不够让人警醒吗?现在还要让年轻运动员走老路?这说不过去啊。
体育赛场,就该干干净净的。你强,你就赢;我弱,我就认,但下次我还跟你拼。这多简单,多纯粹。非要搞那些 "懂事"" 让球 " 的规矩,把赛场变成算计来算计去的地方,那还有谁愿意真心打球啊?
观众看比赛,看的是精彩对决,看的是绝地反击,看的是运动员眼里的光。谁想看一场安排戏啊?要是连比赛结果都能被 "懂事" 俩字左右,那这球还有什么看头?那金牌还有什么分量?
陈熠拼赢了,她配得上掌声;就算她输了,只要拼到底了,一样该被尊重。这才是对运动员最态度啊。别再用 "集体荣誉" 当借口了,真正的集体荣誉,是每个运动员都能在赛场上公平竞争,是每个人都能拼尽全力,是赢也赢得堂堂正正,输也输得明明白白。
现在网上吵得厉害,其实大家不是针对谁,是希望国乒能更好。希望那些老规矩能改改,希望年轻运动员能有个干净的赛场,希望 "懂事" 这种话,再也不会出现在解说台里。
你说,要是以后赛场上,每个球都拼到最后,每个运动员都敢说 "无愧于心",那该多好啊。到那时候,咱们的金牌才更亮,咱们的体育精神才更让人骄傲,你说对不?
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