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白讲,就在几年前,你要是在江苏的饭局上说自己是泰州人,那基本就等于自罚三杯。
大家一聊起“高铁”,空气里就弥漫着一种心照不宣的尴尬。
人家南京、苏州,聊的是又多了条去哪儿的快线,我们呢?
只能默默听着,因为所有的高铁线都像商量好了似的,绕着我们画圈,愣是给我们圈出个“环泰州高铁带”。
这名号,听着都像个冷笑话。
那时候,从泰州去趟苏南,简直是一部血泪史。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种绝望,要么就得先坐个把小时大巴,跑到隔壁扬州去“蹭”高铁,那感觉,跟寄人篱下没啥区别;要么,就只能硬着头皮挤上那慢悠悠的绿皮车,在“况且、况且”的节奏里,晃荡三个多小时,闻着泡面味,怀疑自己是不是活在上个世纪。
但你知道最逗的是什么吗?
就是这种憋屈,反而憋出了个惊天大招。
就像武侠小说里,被打落悬崖的主角,非但没死,还捡到了一本绝世武功秘籍。
泰州这十年,表面上是在泥潭里打滚,背地里,人家愣是把任督二脉给打通了。
这不,北沿江高铁的桥墩子都快连到南京了,盐泰锡常宜铁路的图纸也变成了工地上的挖掘机。
两条,注意了,都是时速350公里的顶配。
这操作,直接让某些十年前就通了250时速高铁、至今还在为“升级改造”扯皮的城市,瞬间破防。
我一哥们在苏北某市,前两天就在电话里跟我嚎:“凭什么啊?我们市区到自己家县里,坐高铁还得绕一大圈,你们倒好,一声不吭,直接王炸,还让不让人活了?”
听听这怨气,隔着电话线都能把我手机熏黄了。
可这事儿,你能说谁对谁错?
早些年,铁路规划就像一场百米冲刺,谁跑得快谁有糖吃。
很多城市抢到了一条线就敲锣打鼓,觉得万事大吉。
结果呢?
几年跑下来发现,哎,这条线是个“断头路”,那条线是个“绕远路”,整个路网七零八落,跟打补丁似的。
这就好比你当年贪便宜买了个小户型,刚住进去挺美,过了五年,添了俩娃,发现连转身都困难,再想换房?
不好意思,房价已经上天了。
泰州这回,就是那个憋到最后,直接全款拿下大平层的人生赢家。
它用十年的寂寞,绕开了所有前辈踩过的坑。
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是个“十字交叉”的枢纽格局。
北沿江连上海、南京,是国家大动脉;盐泰锡常宜穿苏锡常,是省内经济命脉。
这棋下的,直接从棋盘的边角料,一子落到了天元。
更狠的是那个规划中的泰州南站,6台15线。
什么概念?
很多地级市的“高铁枢纽”都没这排场。
这意味着泰州以后不光是个过路站,它自己就是始发站。
泰州人出门,再也不用掐着点去赶那几趟可怜的过路车,在自己家门口,就能从容地坐上始发车,想去哪儿去哪儿。
当然,肯定有那种“理中客”会说,就泰州那点儿人口,搞这么大阵仗,别到时候空得能跑马。
每次听到这种话,我就想笑。
他们看的是今天,泰州看的是未来十年、二十年。
当年的徐州东站,刚建好的时候,这种风凉话还少吗?
结果呢?
现在成了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心脏。
谁敢说,2030年的泰州南站,不会是下一个传奇?
说到底,这已经不单单是交通问题了。
你以为“县县通高铁”只是为了方便老百姓串个门?
格局小了。
这是泰州在为自己下辖的几个“悍将”——兴化、泰兴、靖江,铺设一条直达经济核心区的快车道。
兴化的大闸蟹,以前走公路,颠一路,到上海都瘦了三两。
以后高铁冷链一上,上午还在水里吐泡泡,晚上就成了人家餐桌上的硬通货。
这背后带动的,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
所以你看,有时候,暂时的落后,未必是坏事。
它让你有时间去观察、去思考,去避开那些“先驱”们掉进去的坑。
泰州这十年,就像一个蹲在角落里的拳击手,默默地看着对手们花拳绣腿,等所有人都累了,他才站起来,一记重拳,直接KO。
这事儿,琢磨起来还真挺带劲的。
你所在的城市,当年是为了“先有”而凑合了,还是也像泰州这样,憋着一股劲儿,等着“一步到位”呢?
评论区可以聊聊。
在线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